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聚焦海南长臂猿科考·上山日记 | 刘国琪!

聚焦海南长臂猿科考·上山日记 | 刘国琪

时间:2024-05-05 22:27:19 来源:煊昱头条 作者:综合 阅读:320次

原标题:聚焦海南长臂猿科考·上山日记 | 刘国琪

点击观看视频

背景:

海南长臂猿是聚焦记刘海南热带雨林的旗舰物种,也是海南标志性物种,中国特有种,长臂海南长臂猿仅在霸王岭地区有分布,猿科虽然目前已经恢复到5个族群约33只,考上但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山日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国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全球最濒危灵长类动物”。聚焦记刘

11月11日,海南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海南长臂猿大调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启动。长臂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组织73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猿科将开展为期7天的考上海南长臂猿大调查,对海南长臂猿的山日生存状况、热带雨林生态、国琪栖息地保护等情况开展调查,聚焦记刘对改善海南长臂猿濒危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2020年2000万科研项目主要用于海南长臂猿研究,摸清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情况及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情况,是开展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帮助长臂猿种群恢复的基础性工作。

本次海南长臂猿大调查由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原国家濒科委常务副主任蒋志刚领衔,共有来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黎母山分局、鹦哥岭分局,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山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海淀区陆桥生态中心,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中心等单位共70余人参加此次大调查。

本次大调查是首次由国内科研机构及管理当局组织,由国内知名专家担任总负责人,国内各高校及科研机构、公益组织广泛参与的一次大规模海南长臂猿调查工作。大调查采用监听、录音、观察记录等调查手段,同时首次辅以无人机空中监测等技术手段,强化监测。

通过本次大调查,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全面系统地了解海南长臂猿种群和栖息地的基本情况,以便进一步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方案;加强对海南长臂猿种群和栖息地的监测,以人工监测为主实施各类监测技术综合体系的预演示和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和锻炼一支稳定的野外海南长臂猿监测队伍。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天气:小雨转阴

这是一段难忘的路程,我还没有走出这场振奋心灵的记忆,我仍置身其中。2020年11月10日,我参与了海南长臂猿大调查启动仪式,马上就要进入斧头岭驻点实地考察长臂猿了。功夫先做扎实,当日下午,我参与了“2020年长臂猿大调查知识培训”,我还听说,海南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夏斐,为了会议特地从外地赶回来,但时间不凑巧,没赶上启动仪式的现场,但他远程连线,给我们进山考察的科考队员加油打气,这使我很感动;还让我感动的是,霸王岭林业局的全体职工作为本次上山科考坚实的后盾,他们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保证和保障本次“长臂猿大调查”能顺利进行,并且,海南长臂猿有今天,他们长期驻地保护,经历了无数个风雨日夜,他们是功不可没的。

次日我参与了安全知识的培训、出征仪式,完成了进山的模拟工作训练。做足了功夫,好吧,和大部队出发!

蒋志刚教授

简单吃过午餐,各组就分头行动。我随行于蒋志刚教授带队的C组,我们在赶往驻点的同时,与我同行的别的驻点的考察员们,分别在昨天晚上,天黑之前,到达了各个驻点。

上山,随行队伍。

连着雨天的雨林,十分潮湿,我享受着独属于这里的味道,这潮湿的,树叶、泥土、鸟啼、虫鸣,烟雨的朦胧,扑面而来,我的思绪时而腾飞,又时而弥散。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雨林的气质使人迷恋而陶醉,我竟无法表述自己,字的枯燥与粗糙,难逃一纸,我以我均匀的呼吸,用肺部感受这里的一切物质。呼吸,感受,继续呼吸,雨林独有的气味,我的每一个毛孔都是格外清新的。如此,我享受着大量的负氧离子,进入了睡眠。

次日,天还未亮,大概4点吧,我们团队就动身了,做好了采集长臂猿啼声的准备。我们一行带着探照灯,小心翼翼地走着。山里连着雨天,道路又湿滑、崎岖无处不充满着危险,可能也会出现那些森林的毒物,比如蛇。好在,目前来看我还没有遇见。心里都想着长臂猿了,想着马上就可能听到,能不激动吗?一路走着,手上时不时逮着垂在身旁的枝蔓,借个力,再往前面走几步,十分不易。但想到这个能够听到场边的鸣叫,甚至能够看长臂猿的身影,大家都还是非常的兴奋的。科考队员的脚步都很轻盈,生怕惊动了长臂猿的活动。

天还未亮,就出发了。

天稍亮,和我同行的蒋志刚教授也十分兴奋,一路边走边看,“这是什么植物呀,这是什么花呀?”然后也会时不时地抬起头看看,是不是有长臂猿还是能够看出来他那颗满怀期待的心和我们大家一模一样。

蒋志刚教授,森林随心拍。

路难行,蒋志刚教授,杵着竹棍上一层。

“它叫了!”我的心咯噔一下,可又不敢出声,我感觉自己的心脏已经快跳出嗓子眼。我们立即展开录音,一边记录组成员迅速记下长臂猿鸣叫的时间。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从长臂猿的第一声鸣叫开始。

长臂猿的鸣叫会持续10多分钟,这个时间之内要尽可能迅速的行动,雨林里面要十分迅速的行动是不太容易的,而要在这个时间之内尽早找到长臂猿,这时候显示出检测队员的优势:力量、速度、应变能力以及体力。

找寻长臂猿身影,用望远镜远瞭

赶快移动!听到长臂猿的鸣叫,检测队员需要跑在每组最前面,掏出指南针,根据经纬度经无线电与驻点的三个监听小组配合,迅速判断长臂猿的方向,并快速地靠近长臂猿所在区域,尽量捕捉到它的画面。他们要争取在第一时间能够录制到长臂猿的资料,因为影像资料是最直接的第一手证据。并且,还需要详细的记录长臂猿的鸣叫声,尽可能拍到清晰场景的照片,有一个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要通过声音和图影来进行长臂猿的个体识别,争取能够区别他们的个体,是公或母,是成年还是幼崽,谁是谁的妈妈,谁是谁的孩子……为长臂猿家族未来建立它们的家族群,并细致到每个长臂猿个体的行为谱系,这写一线资料都是重要的前提,不容马虎。

驻点监听站

好在我所处的C监测点。为什么要强调C监测点呢?C监测点长期对长臂猿族群监测工作,使得C监测点的长臂猿对于人类已经没那么警觉,另一方面这边的栖息地质量相对较好,秋季的植物比较丰富,活动范围也不是很大,只有0.75平方公里家域范围,找起来比较容易些。

我们C组是十分幸运的。

森林回荡着曼妙的臂猿鸣叫声没多久后,监测人员就告知已经跟踪到长臂猿了,它们正在树上取食呢,后面陆陆续续其他监测队员调查人员也都赶过来看这个小家伙,它可是神奇极了。所有队员都特别开心,那种兴奋是不可言说、无以名状的。每个人脸上都展开欣然的笑容,如我脸上的一样。

蒋志刚教授与国琪博士。

每个人都能笑得如此的纯粹、简单、真实……这就是雨林的魅力所在吧!

(本日记根据刘国琪语音资料编写,执笔宫池)

蒋志刚,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原国家濒危物种管理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本次海南长臂猿大调查总负责人。

刘国琪,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本次海南长臂猿大调查野外总协调人。(宫池)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傑羅納3分手到「拿」來
  •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发布
  • 管好宠物狗!浙江宁波立法啦
  • “海斗一号”无人潜水器达成万米下潜 网友:鱼儿都被它迷倒啦
  • 离开米兰! 皮奥利与那不勒斯达成三年的口头协议
  • 国务院扶贫办:防止“冲刺”抢跑急于“清零”
  • 启动“北京消费季” 北京加快推进消费回暖
  • 以人民为中心 铸新时代法典
推荐内容
  • 去了香港才发现:白发爷爷都在穿“西装和卫衣”,意外的时髦高级
  • 无房、投靠亲属也能落户!多地“抢人大战”白热化
  • 重庆警方开展水上实战大练兵 水陆空一体化作战如电影大片
  • 曹文轩:其实我早就转身了
  • 新片争抢“五一档” 电影市场繁荣发展迎热潮
  • 武大86岁经典建筑“老牌坊”遭损伤 校方回应损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