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理性看待当前收入分配差距!

理性看待当前收入分配差距

时间:2024-05-05 16:53:02 来源:煊昱头条 作者:热点 阅读:820次
中国当前收入分配出现差距与社会制度无关,理性而是看待要素的稀缺度不同所形成的结果。
  中评社北京10月8日电/收入差距问题近年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当前人们讨论的收入焦点集中在三方面:一是中国目前为何会存在收入差距?二是怎样衡量收入差距?三是政府如何调节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王东京文章表示,分配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差距其中一个重要标志,理性是看待收入分配从单一按劳分配转向“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当前经济学研究证明,收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分配分配与交换是差距同一个过程,因此讨论收入差距的理性形成,不能就分配谈分配,看待而应从交换角度研究分配。当前  关于收入来源与收入分配,萨伊于19世纪初曾提出所谓的“三位一体公式”: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我们知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评过萨伊,说他混淆了收入来源与收入分配的区别;并指出资本得到利润、土地得到地租,并不是资本创造了利润或土地创造了地租,资本与土地不过是创造收入的条件。  收入由劳动者创造,这是否意味着其他生产要素就不能参与收入分配呢?当然不是。事实上,只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允许全要素参与分配。党的十六大报告之所以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原因很简单,如果不确立这个原则,就无法调动全社会资源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市场经济下实行按要素分配,其实与市场经济的前提有关。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而商品交换需要有两个前提:一是商品要有不同的占有主体;二是保护产权。马克思在分析商品交换时曾经指出:“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场去,不能自己去交换。因此,我们必须找寻它的监护人,商品所有者。”同理,生产要素也是商品,若没有占有主体,也不能自己进入到市场去交换。  商品交换为何要保护产权?或者反过来问:如果一个国家不保护产权意味着什么?这无疑是默认弱肉强食规则,意味着抢劫盗窃、欺行霸市等行为皆不违法。倘如此,不仅不可能产生商品交换,反而会导致强盗横行。14、15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就是这方面的例证。  商品交换要保护产权,而产权被保护,那么收入就只能按要素分配。为何作此推断?用下面的例子解释:假定有三个人分别是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的所有者,经过共同协商,他们将各自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办企业,结果一年收入了100万。请问这100万怎么分配?假如国家保护产权,三个要素所有者都应参与分配,否则剥夺任何一方的分配权,都会造成对产权的侵犯。  时至今日,人们对按要素分配已有共识,当前的困惑是,按要素分配为何会出现收入差距?对此马克思早就作过分析。马克思明确讲:利润是资本使用权的价格;地租是土地使用权的价格;工资是劳动力使用权的价格。从这个角度看,按要素分配其实就是给要素定价。价格由供求决定,供不应求的要素价格会相对高,供过于求的要素价格会相对低,由于要素的稀缺度不同,在收入分配中的占比当然不同。  懂得了上面的原理,我们就不难解释中国为何会存在收入差距。在中国现阶段,劳动、资本、技术、管理诸要素中,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和技术相对稀缺,由此便决定了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收益率会高于劳动要素的收益率。可见,中国当前收入分配出现差距与社会制度无关,而是要素的稀缺度不同所形成的结果。  怎样衡量收入差距  文章称,学界通常用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工具并没有错,关键是我们对收入怎样理解。在经济学里,收入分资产性收入和劳动收入两种:资产性收入是指投资利润;而劳动收入则主要指工资。目前人们希望缩小收入差距,那么我们就得弄清楚收入差距的含义是什么?究竟是指资产性收入与劳动收入的差距,还是仅指工资性收入之间的差距?  举例说吧。某民营企业一年利润为2000万元;而某员工一年工资为10万元。若从资产性收入看,企业主收入是2000万元,两相比较,企业主收入是员工收入的200倍,差距可谓大也。可值得注意的是,若从收入使用的角度看,利润却不同于工资:利润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而工资则主要用于个人消费。读者想想,若用利润与工资之比来反映收入差距,是否不太合理呢?  严格地讲,资产性收入并非企业主个人收入。费雪1930年出版的《利息理论》曾给收入下过定义,说货币只有当人们用于购买食物、衣服、汽车等进行享用时才成为收入;没有享用的货币,是资产或财产。如某企业主一年进账1000万元,其中20万用于个人消费;980万用于投资。按照费雪的定义,20万是他的收入,980万则是他的资产。  不难看出,费雪是将收入定义为个人消费费用。现在的问题是,比较收入差距我们应选择哪种口径的收入?在我看来,选择何种口径的收入,取决于比较收入差距的目的。当年马克思选择用资本家利润(剩余价值)与工人工资作对比,目的是为了揭示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唤起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作斗争。而我们今天研究收入差距的目的,是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提供依据。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 U23亚洲杯决赛
  • 少子化严重高雄裁并3国小 40学校亮红灯
  • 美兵推吁台全副武装 张延廷:惨胜也变焦土
  • 快评:侯友宜支持度下滑 给国民党敲警钟
  • 叙事冒险新作《Lost Records: Bloom & Rage》新预告
  • 民众党募到3500万 人力银行秒开缺
  • 中评关注:佛系张善政桃园新政 有善政气象
  • 日神预测学者小笠原最新预言 疑美论会更强
推荐内容
  • 记者:海港分批前往深圳 两趟航班能否起飞没定数
  • 蓝议员邱于轩问会做满4年?陈其迈这样回应
  • 侯友宜:和平要平等尊严对待 要互相信任
  • 赖士葆:美国要台湾成战场 我们不想打仗!
  • 你这违法了!胖猫女友公安内部信息疑似流出
  • 郭台铭:国民党若提侯友宜 我不会独立参选